歷經不愉快的租車過程後,我們最終沒租到車,計畫被打亂。之後重新擬好計畫搭乘火車前往昨天餐廳服務生推薦的 Villefranche-Sur-Mer 。
顧名思義,這是座濱海的小城,我們下了火車,沿著小街漫步,根據昨天服務生的説法,尼斯及以東這一區曾經被意大利人統治過,所以以建築風格來看,房子是鮮豔明亮的色彩,和一般法國比較偏單色不同。我不知道這裡現在觀光業的現況如何,或許是因爲3月不算旺季?這裡的遊客並不多,感覺有點蕭條。但是也因此更能不受打攪的細細體會這裡的風情。
走過城區,是當初Savoy公國16世紀時的一位公爵所建的堡壘。而Savoy公國從神聖羅馬帝國下面的一方諸侯,後來成爲撒丁尼亞國王,最終成爲了意大利國王。所以即使是堡壘,裏面的建築也是典型的意大利風格--顯眼的磚紅色。
這座小城有著典型的蔚藍海岸的特色,依山傍海,綠樹覆蓋的山坡上坐落著房屋,在陽光下顯得蔚藍的海上停泊著遊艇。少了尼斯城的喧鬧,多了一股閒適,等著識貨的遊人前來探訪。
因爲當初我們計劃租車,所以這2晚的旅館是訂在郊外,我們搭火車然後是叫了車到旅館。巧的是這間旅館是荷蘭人說經營,所以除了英語,我們還能跟他們稍微的我們有限的荷蘭語溝通,竟然有種(回到家?)親切感。
3月27日
這天的計劃本來是要上山下海的,但我們決定只上山,但多去一座城。而這個新納入計劃的小城,帶給我們驚喜,是我們這段旅程中我最喜歡的地方--Saint-Paul de Vence 。這座在尼斯以西的山城有著典型的法國風格。蔚藍海岸這一區處處有藝術家的足跡,而Saint-Paul de Vence這裡也留有許多藝術家的足跡,而夏卡爾甚至選擇長眠于此。
關於這座小城,有一篇部落格已經描寫的很詳盡:藝術山城-聖保羅
這樣的地方,真的在遊客不多,還有行程不趕的時候,慢慢的徜徉其中,才能領略那種風情。
這座小教堂是Matisse送給曾經照顧他,但後來成爲修女的護士,現在依然由修女會管理。可惜的是外面的庭院並不對外開放,不然從這裡是眺望Vence的好地點。教堂内部是不能拍照的,想知道裏面的樣子可以參考下方BBC的短片:
我們進入教堂是已經有一團法國學生在裏面,坐在椅上聼著一位上了年紀的修女講解。幾分鈡后,學生們陸續離開,只剩下零星的散客。這時修女走過來問我們(一開始用法語,後來換成英語)是要靜靜的欣賞(admire)? 還是要講解。我們說如果她願意當然好,她說沒問題,只需要我們坐下來。她慢慢,但是非常詳細的跟我們解説著,教堂後方的那幅用非常簡單綫條勾勒出的聖經故事,有些宗教語彙我是不懂的。另一面墻上是聖母和聖子。祭壇旁邊則是這個修女會的聖人: St. Dominic像,Matisse的"M“簽名暗藏其中。另外2面墻則是彩繪玻璃,寓意是生命之樹。陽光透過玻璃在白色的室内灑下亮麗的色彩,讓整個室内靈動了起來。
因爲這座教堂現在仍然由修女會管理使用,所以它開放時間有限,而開放的區域也有限。所以參訪的感覺不是那麽的盡興和自在。但是和修女的交流對話讓我們感覺到她對這座教堂的喜愛。而這座教堂對建築師本人的意義就更加特別:Matisse本人並不是教徒,當好友Piacasso知道他要建一個教堂時,還笑他說:”你不是教徒蓋什麽教堂,你那麽愛吃,應該蓋個市場。“ 但是Matisse說在他進行教堂的工作時,他感受到了上帝。最後他呈現給世人的,就是這一座小教堂。